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历史钩沉 | 010 北京水源规划的回顾
2023-08-19 11:12:44    个人图书馆-我思故我在hyp

X 关闭

历史钩沉----首都规划及规划管理工作实践方面的历史回忆纪实。


(相关资料图)

建国以来首都的规划工作,道路漫长,历尽艰辛,其中曲折复杂、千变万化的协调、决策过程鲜为人知。在这里我们请老一辈规划工作者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把精彩纷呈的历史事实写下来,作为正史的补充和解读,以帮助后人进一步深人理解首都的规划建设实践。

本文选自“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年纪事”征文。谨以此篇向庞尔鸿和曹型荣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谢意。

庞尔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曹型荣,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规划建设》原编辑部主任,

北京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6400平方公里的平原冲积扇上。1949年初北京只有一个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只有8.62万立方米。到1979年已建成7个自来水厂,水源井268眼,日供水能力达到117万立方米,全年供水量达到2.9亿立方米。市区各工矿企事业单位还有自备井2000多眼,年取地下水近4亿立方米。远郊区县各单位自备井年开采地下水量近2亿立方米。

农业利用地下水是从1950年开始的,在海淀的巴沟、六郎庄一带打机井用地下水代替玉泉山的泉水浇灌稻田。到1955年共打机井40眼,浇灌稻田1.3万亩。到1979年全市农业用机井共有3.8万眼,年用地下水量为16~17亿立方米。

1980年北京全市总用水量达到48.72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为13.5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为3.5亿立方米,农村用水为31.72亿立方米。

开源、节流、水源保护并重

(1981-2000年)

由于地下水一直未进行管理,有多少眼井?每年开采多少地下水?没有人知道。1976年到1978年我们相继进行了北京市区自备井用水调査以及远郊区自备井用水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市区地下水严重超量开采。市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允许开采量为6亿立方米,而实际开采量达到了9亿立方米。多年的持续大量开采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连续几年平均每年下降1-2米。长辛店、石景山、高井、玉泉路、公主坟等地区含水层接近疏干和半疏干状态。东郊工业区、红庙、酒仙桥等地区地下水水位已经降到40米以下。市区地下水下降漏斗超过1000方公里。远郊一些县城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集中的地区,也出现了严重超采和地下水下降的问题。

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水资源规划中指出了当时北京水源方面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城乡用水规模已经超过本地区可用水限度,供需矛盾尖锐;

二是用水浪费,加剧供需矛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很低,大多数行业重复利用率在30%以下,用水严重浪费。居民用水中,有些单位实行包费制,每人每天用水高达300-450升;

三是水源污染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市区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沟河,造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四是水库运行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加重了水源危机。

针对水源方面的问题,水源规划明确提出,今后北京必须贯彻“开源、节流、保护水源并重”的方针。开源方面提出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北京和从山西“引黄济永”的设想。但远距离调水短期难以实现,当前要立足本地区水源,本着节约用水、城乡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统一合理规划,规划中对水源防护提出三方面的内容:

1、建立水源防护区。

2、加强污水管理,要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力争把污染消灭在生产工程中。

3、健全城市排水系统,实行清污分流。到2000年所有污水都要经过处理达到无害化程度。

1982年以后,北京市全面贯彻“开源、节流、保护水源并重”的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1989年,全市总用水量降到40.46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由1980年的13.5亿立方米减少到8.7亿立方米;农村用水由1980年的31.72亿立方米减少到23.61亿立方米。大型公共建筑和居民节水的成效也十分显著。因此在1992年水源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贯彻开源、节流和保护水源并重”的方针,特别强调把节约用水和建设节水型城市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到200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40.48亿立方米,与1989年基本持平。在这11年里,许多行业发展很快,但用水量却没有多增加,特别是工业,产值由1989年的622亿元,增加到2774亿元,增加了346%,平均年增长24%;而工业用水却由1989年的8.7亿立方米减少到8.37亿立方米。农村节水也十分显著,由1989年的23.61亿立方米,减少到19.5亿立方米,减少了17.4%。

X 关闭

往期话题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