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心灵手巧的彝族绣人用灵巧的手绣出一片幸福生活。挑花刺绣、飞针走线,他们的指尖流淌着一首非遗传承的诗,韵脚停留在布面上,化作秀美的山水、花卉、鸟兽……
漾濞彝绣源远流长,有着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2017年6月,漾濞彝绣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指春风,彝绣千年。如今,彝绣在绣人们的指尖上流转成艺术、时尚和生活。
【资料图】
漾濞彝绣
一针一线绣传承
一双短粗、布满老茧的手在布面上下穿梭,不一会儿就变出一朵明媚的花朵。手正忙活着,老人又唱起悠扬的绣花歌:“一绣白鹅高飞起,二绣龙虎现双升。”她的眸子清亮,鲜艳明丽的花团仿佛簇在她眼里,聚着笑意。
老人叫吉珍林,今年66岁,是大理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鸡街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在吉奶奶的记忆里,她5岁便跟着阿奶和母亲学习刺绣。从最开始拆拆补补的花样,到自己绣出的第一双花鞋,绣花针折断了一根又一根,手指一次又一次被扎破出血,吉珍林在坚持中打下扎实全面的刺绣功底。
和手中的银针相伴六十多年,时光如水流淌,她用一生守护传承着彝绣。
“彝绣传到我孙子孙女已是第八代!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更多人会刺绣,把彝绣代代相传。”近几年,漾濞各乡各镇掀起开展民族刺绣技能培训、非遗彝绣进校园等活动的热潮。作为非遗传承人,吉奶奶常常手把手、一针一线地给学生传授刺绣技艺,她觉得这样很有意义。她说,彝绣是传统,从老一辈人手中接过来,要传给更多年轻后辈才算真正地传承。
彝绣传承的魅力,不只技艺,更在于指尖的爱意。
每个彝家女孩出生后,母亲、祖母及家里的女性长辈会为其缝制一生中最奢华隆重的盛装——嫁衣。今年,吉珍林送孙女出嫁,从头饰到绣鞋,一针一线,是亲情在流淌。“每一针我都绣得紧密,里面是我对娃儿的爱和祝福。穿着长辈绣的嫁衣出嫁,我希望她做最幸福的人。”
彝绣之美,美于传承。传于长辈,承启后生。吉珍林与彝绣的故事,不止六十余载。老人笑脸盈盈,把书写彝绣之美的笔,传给了她的孙子张启诚。
守艺焕新谋发展
“彝绣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也是长大后的事业。”
“很多人以前不看好我,我偏要把彝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张启诚说话时眼神无比坚定。这个00后的彝族小伙,轻轻地拿起针线,郑重地接下彝绣传承的接力棒。
自打记事起,张启诚就看着奶奶刺绣。“童年时很淘气,奶奶就给我丢一把黑色小剪刀,那时就很喜欢每天学着剪、绣。”大学毕业后,张启诚拾起小时候的梦想,彝绣成为他事业的起点。
创业的路并不好走,张启诚受尽了非议。“好好的男孩子搞什么刺绣”之类的话都快让他耳朵听出茧子了。他不理会,只朝着心里的方向坚定地走。最开始,他成立的彝绣工作室只有零星几个人,遇到不少坎坷挫折。招不到人、培训难度大、接不到单,产品无法达到标准……他不断研究走访,学习四大名绣的生产营销模式,破解一个个困境,又迎接一个个挑战。
2022年,他带领着60多位绣娘注册成立了一家彝绣公司。绣娘队伍里既有兼职也有全职,其中还有3位残疾绣娘。绣娘们灵活就业,既能满足日常照料家庭的需求,又能给她们创产增收。张启诚觉得,彝绣是门珍贵的手艺,更是热气腾腾的生活。
彝绣之美,美于创造。传承的前提是生存,目的是发展。时代日新月异,张启诚深知,彝绣传承必须“活态化”,才能让彝绣从传统走向新潮,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他不断带领绣娘们探寻“守艺”与“创新”的各种发展点,在传统彝绣产品原型上进行用料、工艺及配色的提升和创新,在彝绣文创产品上匠心独运,融合民族和时尚元素。利用“非遗+”的多元打开方式,将彝绣与云南藤竹(编)和扎染这两个传统非遗手工艺融合,推出的丝巾、手提包等产品已经得到市场的良好反馈,许多产品走出深山,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彝绣为产品添彩,产品为彝绣代言。
渐渐地,花儿不仅仅长在山间枝蔓上,又开在绣娘手中的织物上,更绽放在乡亲们的脸上。在2022年,公司通过彝绣创造的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绣花针和五彩线编织了一首致富的歌,彝绣在张启诚笔下绵延出新时代的梦想。
“我们传承彝绣,希望这门手艺不仅仅活在以前,更希望它能存活于当下,更在未来大放异彩。”说完,张启诚抬起眼眸,望向远方。微风拂来,轻轻吹动他的衣裳下摆,衣袋上绣的马缨花也笑了,更添明媚。
漾濞彝绣,“绣”出振兴风采
近年来,漾濞县因势利导,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将彝绣作为一项特色文化产业培育,让彝绣作为人民群众创产增收的新路径,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让彝绣在传承中赋能经济驱动,实现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作为珍贵的民族手工技艺,彝绣不仅仅成为彝族绣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也成了一项脱贫致富的技能。每到正月十五彝族赛装节、“花神节”“三月街”等盛大节庆时,漾濞彝绣走上集市摊头,向大家展示独特的风情与魅力。
彝绣之美,美于民间。传承彝绣非遗文化并非一人之力,不只是张启诚和吉奶奶,在漾濞,彝绣即生活的人们还有很多,龙潭乡的绣娘金美英就是其中之一。
“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金美英边笑边介绍道,“一套彝绣新娘装价格在8000元左右,我家一年能做两三套。”日常农作之余,她利用手上的功夫,一年刺绣收入能达到两万元,为家庭创收不少。村里人平日里爱刷短视频,金美英也摸索着学会了“彝绣+电商”的法子,利用网店、微信、快手等平台,将彝绣之美带出大山,把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打造人文漾濞、山水漾濞,彝族绣人们用手中的银针“挑”出致富路,用彩线“织”来发展梦。接下来,漾濞将打造特色彝绣文化IP,在非遗传承中保护、发展、创新,让彝绣走向人民、走向生活、走向市场,启航新时代,勇迎新挑战,乘风新机遇,扬帆新征程。
云南网通讯员 许雅咪 赵证宇 覃榕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